讲座题目🚴🏽♂️:Squeezing and entanglement for optical field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with atomic ensembles
报告人🧑🚒:李瑞光 教授
主持人:荆杰泰
开始时间🧎➡️:2018-01-18 14:00:00
讲座地址: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814
报告人简介🤦🏽♀️:
李瑞光教授1997年获国立台湾大学电子工程系(EE/ NTU)学士学位,并于1999年和2004年分别获国立交通大学光电工程研究所(IEO /NCTU)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期间🚶🏻♀️➡️,他在台湾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担任助理科学家🏕,2004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进行交流访问。2005年毕业后,他继续在IEO / NCTU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之后加入了电气工程与光学技术研究所👍🏼,并于2005年8月成为国立清华大学(NTHU)的讲师👩🏻🎓。李光瑞教授在那里建立了理论光学团队,致力于非线性系统中光学孤子和漩涡理论的研究🔺,以及慢光光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量子存储器等。现在还担任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客座教授,并且是一名隶属于国家理论科学中心物理系原子分子光学/跨学科物理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同时李光瑞教授也是德国埃尔朗根大学马克思-普朗克研究小组(2006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07年🛼,2010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2009年)的访问学者🚽。
李瑞光教授的研究包括理论物理学👩🏽🦳、应用光学👨❤️💋👨、激光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工作者。他凭借他的贡献分别获得了台湾学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奖(2012),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给予的吴大猷纪念奖(2011),中国电气工程光辉平台给予的杰出青年电气工程奖(2010),台湾国家理论科学中心给予的青年理论物理学家奖(2010),中华民国光学工程学会给予的青年光学工程师奖(2009),远东 Y. Z. Hsu科学与技术纪念基金会的 Y. Z. Hsu科学论文奖(2010),以及潘文渊基金会的探索研究奖(2009)。
李瑞光教授的科研团队与澳大利亚🆖、以色列🥲、俄罗斯、意大利📷、巴基斯坦,中国的多个研究机构都有着紧密的合作💹。他发表了超过100篇技术期刊论文💇🏼,论文引用大于1600次⛹🏻♂️,H指数为20。他的工作《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 of Light for Two-level Atoms》被美国光学学会(OSA)选为“Optics in 2008” 之一👩❤️💋👩🦢;《Absolute frequency of cesium 6S-8S hyperfine transition by two-photon interfered spectrum》👩🏽🔬,发表在Opt. Lett.38, 3186 (2013)🤵🏽,被选为光学杂志亮点;发表在Phys. Rev. Lett.112, 130404 (2014)的《LocalPT symmetry violates the no-signaling principle》🔙,被评选为Editors' Suggestion和Featured in Physics。
报告内容简介🪁🤛🏿:
考虑原子系综的量子效应后,我们通过分析原子的涨落以及场连续部分的因素🏡🙇♂️,揭示了与二能级系统相互作用自诱导透明性孤子的噪声压缩和量子关联特性。在电磁诱导-透明(EIT)结构的三能级系统中🎗,我们研究了在慢光中原子系综光学深度对量子噪声压缩退相干的影响以及光场强度和基态DE相干特性,并对压缩探针脉冲进行了存储和复现。此外,我们提出利用相干布居捕获(CPT)效应直接产生无需光学腔的压缩光,在量子层面上👼🏻,这是产生压缩光束的一种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