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未来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2024年4月-5月,第三届“悟理杯”科普课程设计大赛成功举办。大赛由光辉平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以下简称上师闵分)共同主办👔,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自4月开赛以来🩱,共收到了50余份科普课程设计作品,经过激烈角逐,11位同学进入决赛。
5月24日下午👳🏼♀️,决赛在我院科普实践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举行🧑🏼⚕️,副校长胡亚芬出席并致辞,宋书姣、冯丹、顾苒3位教师担任大赛评委🥥🐟。
上师闵分副校长胡亚芬致辞
上师闵分宋书姣📻、冯丹🐎🧑🏻🦯、顾苒担任大赛评委
决赛以8分钟说课的形式进行🛐,分为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
研究生组瞿牡静🤏🏼、王思迪、李思萱三位选手分别以《显微镜:探索之眼》《光的折射》《楞次定律》为题展开说课,聚焦中学物理课程的关键知识点,以风趣生动的方式展开♠️,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传递的融合✨。其中,瞿牡静以自制显微镜实验器材、出色的说课能力🧑🏻🔬😗、突出的动手操作能力,获得评委一致好评,斩获研究生组一等奖。
研究生组比赛与评委点评
本科生组刘兆丰、陈潜分别以《伯努利原理探究》《神奇的虹吸原理》作为题目👐🏻,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入手,剖析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妙趣横生,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斩获本科生组一等奖😶。
点评中,冯丹老师对同学们的仪态进行肯定,建议选手注重“学生视角”,从“教什么”“怎么教”转向“学什么”“怎么学”,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将课程设置得更利于学生理解🙂🪀。顾苒老师建议选手在比赛中带教具进行展示。宋书姣老师肯定了参赛选手的专业性,并提出“课程设计建议从生活中引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解决授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课程设计记得首尾呼应”等建议👨🏻🚒。与此同时,评委老师们建议,一旦发生实验与课程设计预期不符的情况,建议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探索,明确“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
本科生组比赛与评委点评
大赛颁奖
本次大赛以向中小学开设“课后三点半”科普选修课🧑🏼🏫、举办科普夏令营为指向🤹🏿♀️,培养学生以物理学视角认识事物本质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树立科学态度与责任。自2023年5月17日我院与上师闵分共建科普实践基地以来,以大中衔接为驱动🏇🏼,“悟理杯”更加凸显了中学学段与大学学段的链接融合🚴🏽,体现了科学素养培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并衍生出科技节🩳、学术节等品牌项目。
祝贺👩🏿✈️!第三届“悟理杯”科普课程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研究生组
一等奖
瞿牡静
二等奖
王思迪、李思萱
三等奖
刘景、张蕊🥔、邹语嫣、赵哲韬、郑钰凡、刘晓兰
优秀奖
胡心语、徐志豪
本科生组
一等奖
刘兆丰⚇、陈潜
二等奖
龚春艳、周晨曦🧨、林靖洋、王艺霖、李铮、唐子寒
三等奖
范云霞、杨叶🚓、张娜娜🤦🏻♂️、罗雪🫃🏽、宋鹏飞、喻雪洪👰🏻♂️、张毅恒💇🏿♂️、刘娅、罗家丽、雍缘
高婧仪、陈朝旭、顾思雨🚣🏻♂️、司佳璇🤖、李轶俊 、徐凤乾、魏李钰 、熊和林*️⃣、徐诚君
优秀奖
嘉央拉姆、秦毅轩🐗、于航 、黄宇颖🙎🏻♀️、刘烨🤹🏻♂️、施晨昱、朱颀翾、童萧涵、张琼芳、赵宇荣、周文皓、周雨欣🗄、陈可欣
图👩🏼🌾:上师闵分
文🕰:王思迪
校核、编辑:袁会敏
审定🩸:栗蕊蕊